收藏华莹|联系我们|

欢迎光临华莹手袋官网!

秉承“顾客至上,诚信为本” 质量就是产品的生命

华莹手袋咨询热线:134-3741-1853
客服在线:9:00-12:00      13:30-18:30

电工包|工具包|电工工具包|东莞手袋厂|华莹手袋咨询热纸:0769-82875598
专业设备
联系华莹
全国咨询热线:0769-82875598

电话:134-3741-1853 189-2433-1389

Q Q:1751338080

邮箱:1751338080@qq.com .1220143564@qq.com

地址: 东莞市寮步镇凫山金华二街3号

凉都三线故事之沿着父辈的足迹走下去

远离故土多年,于“三线”建设者而言,“三线”情结是他们盘根错节的“血脉”,盘踞在身体深处,不可分割。

  第二代“三线”人这样的情结同样存在——“即使再想逃离,也不能否认“三线”这两个字是内心最柔软的地方。1962年出生的纪献华,作为第二代“三线”人,他毅然选择了矿工这份职业,继承父辈的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热血和汗水。

   初到矿山 随父“出征”

  在水城矿业控股公司大湾矿,记者见到了大湾矿党委书记纪献华,并随着他的讲述,与他一起回到那个火热的年代。

  1962年11月,纪献华在山东郯县的一户工人家庭出生。

  1966年11月,在山东新汶矿务局孙村煤矿当机电工的父亲纪朝仁为了支援“三线”建设,只身一人来到汪家寨煤矿做一名机电工人。

  1972年,10岁的纪献华刚上小学二年级,便随同父亲来到汪家寨煤矿。“翻过一座大山又一座大山,走了近一天的山路才到当时的汪家寨煤矿,一下车看到的是油毛毡房子,一个房间里住着十多个人。”纪献华回忆说,学校就是两排油毛毡搭成的房子,荒凉冷清、阴暗潮湿。这便是汪家寨煤矿给年幼的纪献华的第一印象。

  父亲纪朝仁每天都背着很重的电工包行走在矿山的各个角落。一次,绞车房出现故障,父亲带着纪献华经过1个多小时爬过一个35度的坡才来到了1200米高的绞车房。“由于坡太陡,我是手脚并用地爬上去,而父亲背着的电工包都杵在地上。那一天,我和父亲在山上呆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到住的地方。太累了,回来后父亲坐在小凳子上一动不动,没吃饭便睡下了。”第一次和父亲去修绞车,令纪献华记忆犹新。

  由于父亲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顾纪献华,1973年纪献华又回到了山东。

  “在父亲身上,我学到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父亲现在退休了,他曾说这一辈子没有辜负党和国家,六盘水已成他的第二故乡。” 纪献华激动地说。

   勤奋好学 奉献矿山

  1982年初,纪献华高中毕业,但他并没有如愿地考上大学。当年,纪献华和其他132人被分配到了老鹰山煤矿掘进一区从事掘进工作。

  “虽然掘进工作艰苦,上班时暗无天日,休息的时候就是睡觉,几乎不知道太阳是什么颜色。特别是上夜班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昏昏沉沉的。”纪献华说,掘进工作的环境差、条件艰苦每个人都拼命地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1985年,在井下干了三年掘进工作后,由于工作出色,他被调到老鹰山煤矿团委任干事。那一年,老鹰山煤矿针对专业工程人员不足的情况,在全矿通过考试选出佼佼者,到职工学校深造。虽然那次考试没有像高考那样难,但也算是过五关斩六将,以比较不错的成绩考上了老鹰山煤矿职工学校,学习采矿专业知识。

  “这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一次转折,没有这次学习经历,也不会有我今天的一切。”纪献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在老鹰山煤校职工学校学习期间,纪献华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他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课堂上认真听老师授课,遇到不懂的问题,他就缠着老师刨根问底,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课后他就一遍遍翻看课堂笔记、查找相关资料。

  功夫不负有心人,纪献华的辛苦付出取得了回报。正当他准备学习采矿专业知识时,他被调到了原水城矿务局团委任青工部负责人。此后的20多年,纪献华从一个普通的掘进工到工区团支部书记、从矿团委干事到矿党委书记,工作角色不断变换,但奉献矿山的信念却始终不变,他也把自己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年华无私地奉献给了六盘水的煤矿建设。

   “三线精神”传承光大

  2013年,纪献华担任大湾煤矿党委书记。

  大湾煤矿是一个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赋存条件差,地质构造变化大,生产点多面广。目前,矿井生产点面十余个,每天有近千人在井下作业,他们的生产技能水平和安全意识时刻影响着全矿的安全生产,也时刻牵动着纪献华的心。

  2015年8月10日夜,一场50年不遇的暴雨突袭大湾矿区,躺在床上的纪献华担心暴雨引发洪灾而影响生产,每隔一个小时,他就要打电话到矿安全生产指挥中心询问是否有灾情汇报……就这样外面的暴雨下了一夜,屋内的他也一夜未眠。天一亮,他就穿上雨衣、雨靴赶赴矿井各要害场所,查看河水水位情况。

  他要求各基层党支部书记担当起“员工安全培训教育第一责任人”,要求党务、政工人员全程参与矿井的各类安全检查,主动介入,及时了解一线安全生产动态,构建起了“党委管党、工会管网、团委管岗、家属协管”的安全工作管理格局。

  2014年8月,在矿井处于单产、单进水平较低、煤质较差、干部作风不实、材料成本投入高、执行力受挫的被动局面下,经过深入基层、深入职工进行调研分析后,纪献华提出在全矿开展“转变作风、狠抓落实、严控成本、提质降耗”的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得到了转变,执行力得到了增强,煤炭质量得到了提升,材料成本得到了有效控制,矿井生产经营效果得到了提升。他亲自设计用废油桶加工制作成小件物品回收箱,用在井下皮带运输巷、轨道运输巷,方便过路职工将捡到的螺丝、道钉、道夹板等零部件放在其中,节约成本,充分调动全矿干部职工节支降耗、修旧利废的积极性。

  在矿上工作了34年,纪献华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年变成了两鬓染霜的中年人,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痕迹,他说,没有“三线”建设,就没有今天的六盘水,没有这些为“三线”建设奋斗一生的建设者,就没有今天作为六盘水发展核心的“三线精神”,正是有了他们,六盘水才从荒凉山麓发展到今天的繁华热闹。

  在记者面前,纪献华感慨万千。他说,“三线”建设渐渐成为历史,但 “三线”建设者的后代,都继承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要把“三线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沿着父辈的足迹,让每一个新时代的建设者奋勇前行。

  在纪献华的一生当中,没有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更多的是默默无闻的奉献和坚守,他把生命中大部分的时光都贡献给了不平凡的“三线建设”,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事情。